多地披露再融资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发行计划 市场降准预期升温

摄影网 人像摄影 3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随着多地新一轮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债券发行计划披露,市场关于降准的预期升温。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截至11月18日,已有河南省、贵州省、江苏省、大连市、青岛市五省市披露了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计划,整体发债金额合计约2200亿元。其中,河南省财政厅最早于11月12日披露,计划于11月15日发行总额为318.169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期限为10年,旨在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6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浙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沈聂萍认为,在今年剩余的一个半月内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或将发行完毕。承接地方债的主体主要是国有行和股份行,因此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阶段,也即近期国有行资金融出能力短期可能会受到约束,央行货币政策配合节奏非常重要。

  “国有大行受到承接大量地方债的影响,且本轮特殊再融资专项债期限较长,后续可能面临腾挪长久期仓位,买短卖长的情况;过去一周大行就已经展现出了买短债+卖长地方债的结构性特征”,沈聂萍表示。

  中邮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观测显示,上周跨月大行净融出高位回落,日均净融出余额均值为4.3万亿元,较11月初单日5.2万亿元的规模明显下行,亦较11月第一周日均余额5.0万亿元环比回落了0.7万亿元。并表示,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持续较慢,对应大行承债压力也较为有限,但随着8月以来专项债的加速发行,大行在一级市场集中认购了大规模期限偏长的专项债券后,可能账簿利率缺口风险也面临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可能会限制其长期和超长期债券的配置能力。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虽然今年并不确定再融资债是否全部完成发行,但即使大部分在今年发行,考虑到年内只剩6周左右时间,供给压力也不小。

  但杨业伟认为,虽然此前政府债券供给放量确实对资金形成短期压力,但目前来看,这种压力或相对此前较低。一方面,随着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央行或增加资金投放进行配合,9月底央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年内还有1-2次降准,预计近期存在落地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债券供给是置换债券,因而在政府债券放量的同时,其他融资部分被偿还,因而均呈现偏弱状态,当前6个月国股转帖票据利率仅为0.65%,显示信贷依然偏弱。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勇分析认为,由于再融资专项债大多由银行承接,会消耗其超储,从而对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产生影响。“央行也已经预告将在11-12月进行择机降准,而2023年末并没有(2023年10月开始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10-12月共发行13885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对债券市场造成的冲击有限,央行可通过降准等手段有效对冲,对于债券转熊拐点未至的判断不变”,李勇分析认为。

  早在9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就表示,在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上,到年底之前还有三个月时间,会根据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再下调0.25-0.5个百分点。此次发布会上,潘功胜宣布0.5个百分点的降准已于9月27日落地。

  在降准时点上,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倪军则认为,考虑到增量财政政策落地后地方债供给放量,叠加MLF大量到期,可能对银行间流动性形成一定挤占,但同时财政支出高峰也将来临,预计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予以配合,关注后续央行买断式逆回购、MLF续作情况,“预计11月下旬降准概率加大,下期逆回购余额可能有所回升”。

  11月15日,有14500亿元MLF到期,但由于央行已将MLF操作时间调整到每月的25日进行,为此央行在上周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加大了逆回购投放。

  11月5日,潘功胜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做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谈及下一步工作考虑时提到,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其中包括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产业、就业等政策形成合力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