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优势显现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贷款余额破千亿

摄影网 人像摄影 3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中,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

  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之一在于“产融结合”。今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获悉,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达1174.7亿元,同比增长25.5%;前三季度,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82.9万辆,同比增长48.1%,超过2023全年的173万辆。

  早在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便联合多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2条”,即《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记者发现,在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深圳金融业逐渐形成了一套“打法”。

  “一点对全国”:满足跨地区金融服务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布局全国,跨地区金融服务需求较高。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在异地融资需要协调解决银行多地分行同步尽调和授信审批,授信时效性偏低。

  对此,记者注意到,深圳银行开展产品创新,加大对产供销“全流程”的金融支持。

  例如,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采取“集团授信+行内银团+异地分行尽调+集团协商”的方式,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业务,实现“全国业务一地办”。

  再如,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通过与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实现系统全流程信息数据交互、全量授信合同线上签约,变数据资产为银行信用,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化信用贷款。

  “企业的迅速成长,离不开金融机构的陪伴和支持。”深圳某锂电池制造企业财务负责人说,“企业在起步阶段、资金需求急迫,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向我司提供了3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此后,工行以‘一点对全国’的模式协调全国分支机构,持续加大对我司异地生产基地项目的融资支持,合作区域从深圳走向全国、从境内走向境外。”

  据介绍,近年来,工商银行先后支持企业在四川、天津、云南、山东等地的锂电池材料建设、石墨负极一体化生产线等项目,授信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

  “一点对全球”:支持“产品出海”“产能出海”

  近年来,“国际化”布局是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提升全球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中汽协数据,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5.8万辆,同比增长6.3%。

  记者了解到,随着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出海步伐加快,企业对于融资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贸易融资,希望金融机构能够紧跟企业“出海”步伐,为企业在海外提供包括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融资服务。

  对此,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海外经销商融资、跨境直贷、境外项目付款保函等方式,服务企业“产品出海”和“产能出海”。

  据介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挥其境外分行网点布局较多的优势,联动里斯本分行为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葡萄牙的合作经销商Salvado Caetano集团提供6300万美元专项授信,支持企业海外销售。

  再如,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利用该行主权贷款唯一经办行的优势,为企业参与阿根廷、智利等电动巴士招投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为企业设计跨境银行转贷款等模式,帮助企业在中亚等地区扩大生产规模更好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招商银行深圳分行牵头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等组建跨境银团,运用境内人民币资金低成本优势,联动中资银行海外分行为某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企业在瑞典建厂提供1.4亿欧元贷款。

  “下一步,深圳金融业继续做好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支持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深圳人行表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